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eDNA监测测序数据分析注释中参考数据库选择、指标阈值选择、目标数据准备的影响——以长江中游鱼类为监测目标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4-01-23

    摘要: 在基于宏条形码(meta-barcoding)的eDNA监测技术路径中,eDNA测序数据的分析和注释是决定监测结果判断和评估精确与否甚至准确与否的基础,而参考数据库选择、指标阈值选择、目标数据准备是eDNA测序数据分析和注释中最为关键的3个技术环节。为弄清上述3个技术环节处理方案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江中游2组eDNA监测COI基因测序数据为分析对象,针对鱼类的检出做了3组实验来分别检验1)不同参考数据库及物种注释算法对注释结果的影响,2)不同OTU聚类序列相似度和物种注释分类置信度(序列一致性和序列覆盖度)对注释结果的影响,3)目标数据中各物种不同序列丰富度对注释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Blast算法下,3个版本nt库注释出的物种基本一致(72%~78%),2个本地序列参考库注释出的物种也基本一致(91%~96%),这5个序列参考库注释出的物种52%~68%一致;nt库RDP Classifier算法注释出的物种覆盖95%以上Blast算法注释出的物种,并比Blast算法注释出的物种多151%~443%,多出的物种大都是错误注释,本地参考数据库RDP Classifier算法注释出的物种覆盖66%~85%的Blast算法注释出的物种,并存在数条只注释到科属的结果。2)OTU聚类序列相似度阈值,取值0.999比取值0.99获得的OTU多154%~209%,注释到鱼类的OTU多240%~490%;注释分类置信度阈值(Blast算法,序列一致性和序列覆盖度)从0.8到0.99注释获得的物种组成基本(94%以上)一致,物种下的OTU组成也基本(83%以上)一致,注释分类置信度阈值取0.7时注释获得的物种组成、OTU组成和取0.8及以上时注释获得的有较大差异。3)在OTU聚类序列相似度阈值0.999、注释分类置信度阈值0.9时,多序列数据注释所得鱼类物种数、OTU数最多、物种注释正确率最高(达81.49%),分别比单序列数据的多7%、215%和高5%。在具体eDNA测序数据的分析和注释中,可通过建立完善本地参考数据库、优化OTU聚类序列相似度和物种注释分类置信度(序列一致性和序列覆盖度)取值、增加目标数据的丰富度来提高注释结果的准确性,但受制于物种注释算法的局限性,物种注释错误和注释遗漏的问题可能将长期存在,物种注释正确率通常低于85%(基于COI基因的eDNA监测)。

  •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湖北的扩散动态和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湖北省的入侵过程和影响因素能够为 其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该文结合相关报道和实地踏查搜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分 布点,借助 ArcGIS 对其历史分布动态进行模拟重建,利用 MaxEnt 模型对其扩散动态和影 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湖北呈不连续聚集分布,由早期的 “跳跃式”入侵演变为由东向西北“渐进式”扩散,其中武汉、咸宁和宜昌中部地区入侵 程度最为严重;(2)人类活动是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扩散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沿着公路、 铁路等交通方式实现远距离传播,入侵分布点数量与人类活动强度和路网密度呈正相关; (3)最干季度降水量(Bio_17)、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Bio_4)、最湿季度平均温度 (Bio_8)、土壤的酸碱度(t_pH)、有机碳含量(t_oc)和海拔(DEM)是影响其生长繁 殖的关键生态因子。在pH=4~7.5、t_oc=0.6%~1.12%的酸性或弱碱性土,及Bio4=880~920、 Bio_8>24 ℃时,加拿大一枝黄花最容易发生入侵,其在湖北省的中、高适生区面积可达 75 200 km2。综合其在湖北的历史扩散动态和影响因素来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适生区面 积和入侵点均呈现由东向西减少的趋势;人类活动是造成其入侵湖北和扩散的主要因素, 而自然因子则直接限制其在入侵点的种群大小和发生面积。该研究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风 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防控治理等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

  • 崖壁植物太行菊与长裂太行菊全基因组大小及特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2-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长裂太行菊(Opisthopappus longilobus), 为太行山特有多年生崖壁草本植物,菊科(Compositae)重要野生资源,具有较高的经 济与生态价值。为确定适合两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策略,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法和高通 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物种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序列及GC 含量等信息。结果表明: (1)流式细胞法估算太行菊基因组大小为2.1 Gb,长裂太行菊基因组大小2.4 Gb;(2) 高通量测序修正后太行菊基因组大小为3.13 Gb,重复序列比例为84.35 %,杂合度为 0.99 %,GC 含量为36.56 %;长裂太行菊基因组为3.18 Gb,重复序列比例为83.83 %, 杂合度为1.17 %,GC 含量为36.62 %;(3)初步组装后GC 含量分布及平均深度存在 异常,出现分层现象,可能是两物种基因组杂合率较高所致。从基因组结构看,太行菊、 长裂太行菊均属于高重复、高杂合、大基因组的复杂基因组,建议使用Illumina + PacBio 测序组装策略,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 甜荞 pin 型花与thrum 型花雌雄蕊发育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从形态上弄清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二型花发育的差异性,该文运用石蜡 切片技术对甜荞 pin 型花和 thrum 型花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 比较。结果表明:甜荞 2 种花雌、雄蕊发育的细胞学特征有很高的相似性,其直生胚珠、双 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其花药 4 室, 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组成,其中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小孢 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常为四面体型,但 thrum 型花 花粉囊中偶见十字交叉型小孢子四分体;成熟花粉粒多数为 2 细胞型,少数为 3 细胞型。从 2 种花雌、雄蕊的发育的进度来看,与 pin 型花相比,thrum 型花小孢子发育相对较慢,雄 配子体发育较快,但开花时,两者雌、雄蕊均发育成熟。综合甜荞两种花生殖发育的过程来 看,其有许多相对原始的胚胎学特征,但也出现一些如直生胚珠、3 细胞型花粉等相对进化 的性状。该研究完善了甜荞二型花生殖发育的形态细胞学资料的同时,为理解石竹目中物种 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 两种栽培型广藿香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索内生真菌与广藿香互作间对宿主活性成分形成机制的影响,以成分差异较大的 牌香和湛香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所获菌株归类,通过真菌通用引物 ITS1/ITS4 扩增菌株 rDNA-ITS 序列,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用 PDA 和 LBA 培养基对苗期、分枝期和成株期广藿香茎叶组织块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共获得3 070 株菌株,其中,牌香分离出 1 624 株,鉴定出 1 319 株,分属于 36 属;湛香分离出 1 446 株,鉴定出 994 株,分属于 33 属。牌香分离出 7 种特有内生真菌,分别为香柱菌(Epichloe typhin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座腔孢菌(Botryosphaeria sp.)、 丝核菌(Rhizoctonia sp.) 及 截盘多毛 孢菌(Truncatella sp.) , 并首次分 离到疫霉菌 (Phytophthora sp.)和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 sp.),这 2 种菌属于卵菌门内生菌。湛香 分离出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和尾孢菌(Cercospora sp.)2 种特有内生真菌。(2)牌香和 湛香优势内生真菌相同,均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 其中,牌香中相对分离频率为 9.48%和 7.81%,湛香为 10.16%和 8.65%。(3)随着从苗期到 成株期,牌香和湛香内生真菌定殖率逐渐增高,依次为牌香 8 月(97.78%)>7 月(72.50%)>5月 (55.28%);湛香 8 月(91.11%)>7 月(63.06%)>5 月(46.67%)。平均定殖率为牌香 75.19%,湛香 66.95%。(4)随着生长期延长,牌香和湛香内生真菌多样性呈递增的趋势, 同时,2 种广藿香内生真菌平均相似性系数为 0.86。可见,牌香和湛香内生真菌种类丰富, 各有独特的内生真菌,且不同生长期内生真菌种群组成不同。以上研究结果为筛选活性内生真 菌菌株,探究内生真菌影响广藿香活性成分合成与积累奠定了基础。

  • 两种栽培型广藿香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索内生真菌与广藿香互作间对宿主活性成分形成机制的影响,以成分差异较大的 牌香和湛香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所获菌株归类,通过真菌通用引物 ITS1/ITS4 扩增菌株 rDNA-ITS 序列,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用 PDA 和 LBA 培养基对苗期、分枝期和成株期广藿香茎叶组织块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共获得3 070 株菌株,其中,牌香分离出 1 624 株,鉴定出 1 319 株,分属于 36 属;湛香分离出 1 446 株,鉴定出 994 株,分属于 33 属。牌香分离出 7 种特有内生真菌,分别为香柱菌(Epichloe typhin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座腔孢菌(Botryosphaeria sp.)、 丝核菌(Rhizoctonia sp.) 及 截盘多毛 孢菌(Truncatella sp.) , 并首次分 离到疫霉菌 (Phytophthora sp.)和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 sp.),这 2 种菌属于卵菌门内生菌。湛香 分离出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和尾孢菌(Cercospora sp.)2 种特有内生真菌。(2)牌香和 湛香优势内生真菌相同,均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 其中,牌香中相对分离频率为 9.48%和 7.81%,湛香为 10.16%和 8.65%。(3)随着从苗期到 成株期,牌香和湛香内生真菌定殖率逐渐增高,依次为牌香 8 月(97.78%)>7 月(72.50%)>5月 (55.28%);湛香 8 月(91.11%)>7 月(63.06%)>5 月(46.67%)。平均定殖率为牌香 75.19%,湛香 66.95%。(4)随着生长期延长,牌香和湛香内生真菌多样性呈递增的趋势, 同时,2 种广藿香内生真菌平均相似性系数为 0.86。可见,牌香和湛香内生真菌种类丰富, 各有独特的内生真菌,且不同生长期内生真菌种群组成不同。以上研究结果为筛选活性内生真 菌菌株,探究内生真菌影响广藿香活性成分合成与积累奠定了基础。

  • CygoSTK基因在普通春兰与奇花品种'天彭牡丹'中的表达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深入研究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与奇花品种花器官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用同源克隆方法,分别从普通春兰与春兰奇花品种‘天彭牡丹’的花芽中克隆得到1个cDNA长为849 bp D类MADS-box基因CygoSTK(Genbank 登录号为MH917912.1),该基因序列在2种春兰中高度一致,包含1个长705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由2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STK进化系MADS-box转录因子。结构分析表明:CygoSTK转录因子包含1个高度保守的MADS结构域(MADS domain)(1~57)和1个次级保守的K结构域(91~172),其C末端的转录激活区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基序:AGI基序和AGII基序。进一步用qPCR检测CygoSTK基因在春兰与奇花品种‘天彭牡丹’不同花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发现CygoSTK在普通春兰和‘天彭牡丹’子房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该基因在相应品种其他花器官中的表达量(LSD,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CygoSTK基因在功能上有很强的保守性,主要参与春兰子房的发育。

  • 液态发酵饲料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液态发酵饲料是食品工业副产品及农副产品或饲料与水按1.0:1.5至1:4混合后,经充分发酵后形成稳定状态的饲料,具有抑制病原菌增殖、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改善胃肠道健康、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自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以来,人们在安全、有效的无抗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液态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无抗饲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品质影响因素及其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液态发酵饲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糖皮质激素和饲粮脂肪水平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和饲粮脂肪水平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22日龄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鸡200只,随机分成低脂(LFD)和高脂饲粮(HFD)2个处理,每个处理100只,饲喂至38日龄。在35日龄时每个饲粮处理下设2个子处理,分别在皮下注射DEX(2.0 mg/kg BW)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个子处理50只,连续处理3 d。结果表明:1)LFD和HFD饲喂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均显著降低肉鸡体重和腿肌重(P<0.05),显著提高肝脏比重和血液甘油三酯(TG)含量(P<0.05)。2)LFD饲喂条件下,糖皮质激素显著提高腹脂比重及胸肌、腿肌的TG含量(P<0.05)。3)HFD饲喂条件下,糖皮质激素显著提高腹脂和腿肌的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含量(P<0.05),显著降低肝脏和胸肌的CPT1含量(P<0.05)。4)糖皮质激素导致糖皮质激素受体(GR)、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mRNA表达量在腹脂和胸肌中呈整体上调趋势,而在肝脏和腿肌中呈整体下降趋势。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GR、PPARα和FATP1调控肉鸡的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在肌肉和肝脏的异位沉积。高脂饲粮可能通过激活腹脂和腿肌的CPT1,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利用,从而缓解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脂肪沉积现象

  • 不同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55日龄健康蓝狐10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5组蓝狐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0、50、100 mg/kg(以铜计)的五水硫酸铜(CuSO45H2O)或蛋氨酸铜(Met-Cu)的试验饲粮,2种铜源共用0添加组为对照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5)。2)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粪铜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5)。3)饲粮铜源及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血清尿素氮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育成期蓝狐的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铜可以获得与硫酸铜相似的促生长效果,此外,蛋氨酸铜的利用率更高,环境排放低,是蓝狐饲粮更高效、更环保的有机铜源。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动物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含有氨基和羟基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基团,在动物饲粮中添加后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功效。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其对动物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并从其与脂质的结合作用、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质代谢相关酶及其基因表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脂肪合成转录因子调节作用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深入探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机制及科学调控脂质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 壳聚糖对蛋种鸡血清中脂类物质及脂肪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蛋种鸡血清中脂类物质及脂肪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6周龄健康海兰褐蛋种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壳聚糖的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试验第28天和第56天蛋种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及肝脏FFA含量。试验第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50、500和1 000 mg/kg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蛋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添加500 mg/kg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P≤0.05),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蛋种鸡血清中瘦素(LEP)含量(P≤0.05),添加250 mg/kg壳聚糖可显著增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试验第28天和第56天时,蛋种鸡血清TC含量与壳聚糖添加水平均呈现显著的线性下降关系(P<0.01);试验第28天时,蛋种鸡血清TG(P<0.01)、HDL-C(P<0.01)、FFA(P=0.04)和VLDL含量(P<0.01)与壳聚糖添加水平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壳聚糖添加水平在652.56~967.18 mg/kg时对上述指标有较好的调节效果。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壳聚糖可改善蛋种鸡体内脂质代谢的健康水平,且其对蛋种鸡血清脂类物质含量及肝脏FFA含量的影响与其添加水平有关。

  • 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血清脂类代谢指标、血液参数、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胆汁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血清脂类代谢指标、血液参数、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胆汁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10±3)日龄的健康水貂1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7.68 mg/kg)中添加0(对照组)、6(Cu6组)、12(Cu12组)、24(Cu24组)、(Cu48组)、96(Cu96组)和192 mg/kg(Cu192组)铜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水貂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随饲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P<0.01,♀:P<0.01)或二次曲线降低(♂:P<0.05,♀:P<0.01)。雄性水貂的血清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雌性水貂(P<0.05)。2)饲粮铜水平对水貂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水貂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与雌性水貂无显著差异(P>0.05)。3)雄性水貂空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雌性水貂(P<0.05),空肠、回肠胰蛋白酶活性和空肠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雌性水貂(P<0.01)。4)水貂胆汁铜含量随饲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水貂胆汁锰和铁含量随饲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P<0.01)。由此可见,水貂饲粮添加铜对血清胆固醇、胆汁微量元素含量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血清脂类代谢指标、血液参数、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胆汁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血清脂类代谢指标、血液参数、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胆汁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10±3)日龄的健康水貂1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7.68 mg/kg)中添加0(对照组)、6(Cu6组)、12(Cu12组)、24(Cu24组)、(Cu48组)、96(Cu96组)和192 mg/kg(Cu192组)铜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水貂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随饲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P<0.01,♀:P<0.01)或二次曲线降低(♂:P<0.05,♀:P<0.01)。雄性水貂的血清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雌性水貂(P<0.05)。2)饲粮铜水平对水貂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水貂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与雌性水貂无显著差异(P>0.05)。3)雄性水貂空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雌性水貂(P<0.05),空肠、回肠胰蛋白酶活性和空肠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雌性水貂(P<0.01)。4)水貂胆汁铜含量随饲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水貂胆汁锰和铁含量随饲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P<0.01)。由此可见,水貂饲粮添加铜对血清胆固醇、胆汁微量元素含量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酸化剂与抗生素对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长期添加酸化剂和亚剂量硫酸新霉素对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动态变化和组成的影响。选择800只1日龄健康岭南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酸化剂Ⅰ、0.3%酸化剂Ⅱ和50 mg/kg硫酸新霉素。试验期42 d。分别于1、7、14、21、28、35和42日龄时,采集肉鸡回肠黏膜并提取细菌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同时应用16S rDNA基因序列技术,建立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细菌16S rDNA的随机克隆文库。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发现,4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不同,1~28日龄时4组的动态变化值分别为9%~33%、8%~90%、8%~56%和17%~45%。回肠黏膜细菌随机克隆文库分析发现,A组文库有94个序列,共产生16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B组有87个序列,共产生7个OTUs;C组有98个序列,共产生5个OTUs;D组有94个序列,共产生9个OTUs。A和D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所占克隆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36%和50.00%,极显著高于B(6.90%)和C组(10.20%)(P<0.01);A组与其他各组其他菌属的种类与组成比例存在差异,且均未发现与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相关序列。由此可知,饲粮中长期添加酸化剂和亚剂量硫酸新霉素会使1~28日龄岭南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的多样性下降,乳酸杆菌属的组成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与差异可能是酸化剂与抗生素持续压力的影响所致。

  • 地高辛标记Ucp2 基因RNA探针的制备和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7-1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为了制备用于检测小鼠胚胎早期Ucp2基因表达的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RNA探针。方法:提取小鼠胚胎脑组织总RNA,设计引物,通过RT -PCR方法获取Ucp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 -T载体。分别利用Sp6、T7和Ucp2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转录模板,通过Sp6及T7 RNA聚合酶,获得地高辛标记的正义、反义Ucp2 RNA原位杂交探针。检测标记探针的效价后,通过全胚胎原位杂交分析制备探针的特异性和杂交效果。结果:成功获得Ucp2基因正义、反义探针,反义探针能高效灵敏检测到Ucp2基因在小鼠胚胎Ed9.5、Ed10.5神经系统呈现高表达,而正义探针未能检测到表达信号。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高效的地高辛标记Ucp2 RNA 原位杂交探针,为进一步研究Ucp2基因在小鼠胚胎组织中的表达,尤其在神经组织的定位奠定基础。

  • 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15日龄左右的健康雌性蓝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以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为铜源,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2.22、32.22、72.22、152.22 mg/kg的铜配成5种试验饲粮,5种试验饲粮铜水平分别为7.78(Ⅰ组,作为对照组)、20(Ⅱ组)、40(Ⅲ组)、80(Ⅳ组)、160 mg/kg(Ⅴ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各组蓝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及氮沉积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蓝狐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排出量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极显著的增加(P0.05),Ⅳ组蓝狐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和Ⅲ组(P0.05)。5)饲粮铜水平并未显著影响蓝狐的体长和干皮长(P>0.05);Ⅲ和Ⅴ组蓝狐针毛长和绒毛长显著大于Ⅱ和Ⅳ组(P<0.05);Ⅴ组蓝狐皮张颜色显著深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2.22 mg/kg铜即铜水平为40.00 mg/kg时,冬毛期雌性蓝狐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毛皮品质,同时铜的排放量较低。

  • 半胱胺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影响因素为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选取167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的试验饲粮,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试验饲粮分别同Ⅱ、Ⅲ、Ⅳ组,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Ⅲ、Ⅴ、Ⅵ、Ⅶ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3)各半胱胺添加组粪氮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Ⅵ组氮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Ⅳ组(P<0.05),间隔添加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连续添加组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半胱胺能够促进冬毛期雄性水貂的生长,并提高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最适添加水平为90 mg/kg,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

  • 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相近的60只健康雌性蓝狐,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0.4%、0.6%、0.8%和1.0%,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0.6%添加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体长和皮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2%和1.26%(P>0.05),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4%添加组蓝狐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蓝狐脂肪消化率(P<0.01),各组蓝狐脂肪消化率随着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提高;0.6%添加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0.4%添加组(P<0.01),饲粮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蓝狐蛋白质消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0.4%添加组蓝狐食入氮显著低于除0.6%添加组外其他各组(P<0.05);0.6%添加组粪氮和尿氮含量均最低,而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蛋白质效率比均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冬毛期雌性蓝狐饲粮中添加0.6%精氨酸(饲粮总精氨酸水平为2.04%)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